學術活動 NAVIGATION
碳中和背景下的電力清潔低碳轉型
報告題目:碳中和背景下的電力清潔低碳轉型
報告人:朱法華 教授
報告人單位:低碳智能燃煤發電與超凈排放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
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物理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
報告時間:2024年5月14日(周二)下午14:00-16:00
會議地點:國家重點實驗室五樓報告廳
舉辦單位:電氣工程與控制科學學院
報告人簡介:朱法華,教授,博導,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,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。現為國家能源集團首席科學家,低碳智能燃煤發電與超凈排放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,國家環境保護大氣物理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,《電力科技與環保》期刊主編。社會兼職主要有國際雙碳產業協作聯盟專家、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榮譽理事、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及能源與環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、中國電力行業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。主持完成了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專項、電力行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核算、863計劃等,揭示了燃煤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規律,建立了產排污系數體系,被用于國家污染物的核查核算;創建了電除塵器對煤種的除塵難易性評價方法,被寫入國家標準和教科書。主持懷柔國家實驗室重大項目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、重大儀器專項等,攻克了燃煤細顆粒物及前體物治理的關鍵技術,實現了超低排放核心技術的產業化,國產設備出口10多個國家;構建了有色煙羽中非常規污染物的監測與評估技術,提出了煙氣“消白”是美容不是治病的科學論斷,被生態環境部采納,節省燃煤電廠煙氣“消白”無效投資700億元,每年節省運行費用75億元,節約能耗900萬噸標準煤。獲得省部級一等獎9項、行業一等獎3項,授權專利33件、制定標準41項,建立了涵蓋燃煤電廠“排放標準-技術指南-工程規范-竣工驗收-運行管理”的全流程技術標準體系,首次提出并定義了超低排放,規范了技術應用,支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建設。
報告摘要:報告從能源電力為什么要發展以及如何轉型發展的角度出發,通過國際比較的方法,系統介紹了中國電力清潔、低碳轉型的歷程,主要包括政策、標準、技術的發展與應用,取得的卓越成效。面向中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電力剛性增長的雙重需求,結合國家相關政策與規劃,展望了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電力清潔低碳轉型的目標、主要路徑和技術需求。
審核人:薄翠梅